封装数字技术应用实例研究报告,举例说明计算机网络的数据封装?

用户投稿 168 0

关于“封装数字技术应用实例研究”的问题,小编就整理了【3】个相关介绍“封装数字技术应用实例研究”的解答:

举例说明计算机网络的数据封装?

当网络中的两台计算机要进行通信时,数据由发送端的应用层向下,逐层传送,而且每一层都为原始数据添加报头(有的层除增加报头外,还需要添加报尾),这也称为数据封装的过程。当封装好的数据到达物理层后,就会根据连接两台设备所使用的物理介质类型,将数据帧的各个比特转换为电压、光源、无线电波等物理层信号,通过中间网络设备,发送端的数据会被送达接收端的物理层。 在接收端,数据的还原需要进行一个封装的反过程,从物理层向上直到应用层,随着数据逐层向上传递,协议数据单元的报头及报尾被一层层剥离。最终实现了数据从发送端到接收端的传递。

emib技术?

EMIB工艺建立在标准封装构造流程的基础上,并附加了创建EMIB腔的步骤。桥位于空腔中,并用粘合剂固定在适当的位置。添加最后的介电层和金属堆积层,然后进行通孔钻孔和电镀。

EMIB互连的设计是多个目标之间的复杂权衡–互连密度(每毫米边缘的导线数,每毫米的凸点** 2),功率限制和信号带宽。对于每个裸片,这意味着驱动器尺寸和接收器灵敏度。为了节省功率,通常使用无端接的接收器(即,仅容性负载,无电阻端接)。为了解决这些目标,EMIB设计考虑因素包括线和空间尺寸,凸块间距,沟道长度,金属厚度以及金属层之间的介电材料。电信号屏蔽(例如S1G1,S2G1,S3G1)的设计也至关重要。

英特尔在2008年提出了嵌入式多芯片互连桥接技术(EMIB)技术。

EMIB是2.5D技术的一个变种。2.5D封装的常用方法是使用硅中介层,它是夹在两片芯片之间的一层带孔的硅。英特尔认为中介层有些太大,所以它的EMIB使用了一个有多个路由层的桥接器。

英特尔的EMIB(Embedded Multi-Die Interconnect Bridge,嵌入式多核心互联桥接)封装技术理念跟上面的2.5D封装类似,但技术比AMD的更先进。英特尔早前的宣传视频中展示EMIB封装与传统2.5封装的优缺点,EMIB技术具有正常的封装良率、无需额外工艺和设计简单等优点。

当前,英特尔EMIB加速了全球近100万台笔记本电脑和FPGA(现场可编程门阵列)设备之中的数据流。随着EMIB技术更加主流化,这个数字将很快飙升,并覆盖更多产品。例如英特尔于11月17日发布的“Ponte Vecchio”通用GPU,就采用了EMIB技术

hbm存储芯片制造原理?

HBM(High Bandwidth Memory)是一种高带宽内存技术,它的制造原理如下:

1. 堆叠技术:HBM通过将多个DRAM芯片垂直堆叠在一起来实现高密度集成。每个DRAM芯片都通过微细的连接线(TSV)连接到底层芯片,形成一个堆叠集成的结构。

2. 垂直通道技术:HBM使用TSV连接芯片,其中TSV是一种通过硅层堆叠的垂直通道。这种设计允许数据在不同层次之间以更短的距离传输,从而减少延迟和功耗。

3. 整合控制器:HBM还包括一个内存控制器,用于管理和控制存储芯片。这个控制器位于堆叠中的顶层芯片上,通过高速通道(类似于PCB)与计算器或处理器相连。

4. 2.5D封装:HBM是一种2.5D封装技术,将堆叠的DRAM芯片放置在一个基片上,然后与处理器或图形芯片进行封装。这种封装技术可以提供更高的带宽和更低的功耗。

总体来说,HBM通过堆叠和垂直通道技术实现了多个DRAM芯片的高集成,同时通过内存控制器进行管理和控制,以提供更高的带宽和更低的功耗。这使得HBM成为高性能计算和图形处理领域中的重要技术。
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“封装数字技术应用实例研究”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“封装数字技术应用实例研究”的【3】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
抱歉,评论功能暂时关闭!